汤臣倍健股价闪崩背后:澳洲并购商誉暴雷 仍募资36亿强行补血

来源: 2020-06-30 09:34:54  
原标题:汤臣倍健(19.990, 0.18, 0.91%)股价闪崩背后:澳洲并购商誉暴雷 仍募资36亿强行补血 来源:每日财报网

从创新高到闪崩, 汤臣倍健 只用了1个交易日! 6月24日,端午节前一天,汤臣倍健股价最高22.32元,创出近一年来的新高,6月29日,假期后开盘第一天突然闪崩跌停,市值蒸发35亿元。短短1个交易日,实在是让人惊叹不已。

汤臣倍健此前一直是机构眼中的优质股票,从2019年三季报看,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中就出现汇金公司、社保基金的身影。甚至端午当天,汤臣倍健还发布了最近3年分红总额高达17.89亿的数据,“红利奶牛”的形象跃然纸上。

对此,有人猜测汤臣倍健的这次跌停,是受GNC即美国健安喜控股有限公司(全球最大的保健食品生产商之一)破产消息的影响。然而,事情真的如此简单?

 并购败北,商誉重雷

资料显示,汤臣倍健创立于1995年10月,2002年系统地将膳食营养补充剂引入中国非直销领域。2010年12月15日,汤臣倍健在创业板挂牌上市。

自2010年上市以来,汤臣倍健营收增长11倍有余,年均复合增速达37.2%,归母净利润也增长近10倍,年均复合增速达到34.8%,并因此确立了A股保健品行业龙头的地位。

而到了2019年,汤臣倍健业绩突然大变脸。2019年年报显示,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52.62亿元,同比增长20.94%;实现归母净利润-3.56亿元,同比下滑135.51%,迎来了上市以来最大亏损。

“爱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?”去年三季报业绩披露归母净利润还有11.91亿,账上十多亿的利润怎么说没就没了呢?

到底是谁成了其业绩路上的绊脚石?仔细研读汤臣倍健的年报发现,唯一可疑的对象就是汤臣倍健以34倍溢价收购了回来的“宝贝”Life-Space Group Pty Ltd(以下简称“LSG”),也正是这一巨额跨国收购给汤臣倍健埋下了商誉隐患。

据《每日财报》了解,为了达成收购,汤臣倍健没少“流血”,不仅付出了高额现金,还变更5.5亿元的募资用途,以35.6亿余元的收购价最终“喜提”LSG。

然而,由于《电子商务法》的实施,所收购的澳洲公司LSG在澳洲市场业绩未达预期,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10.09亿元,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约5.62亿元并转销递延所得税负债约1.69亿元。

汤臣倍健本以为买的是块香饽饽一下子就变成了烫手山芋。

财务不佳,高层忙减持

事实上,《每日财报》发现,LSG的财务状况并不好。

2016年-2018年LSG营收3.07亿、4.74亿、7.19亿;净利0.63亿、0.63亿、0.84亿,所有者权益1.4亿,2016年-2018年营收同比大幅增长,净利润却几乎没增长,而且2018年LSG的负债就达到了3亿,而且几乎全是流动负债,怎么看这家公司都很一般般。

三费对比营收更是高得不像话。当时汤臣倍健对这笔交易并没有设置盈利补偿机制,对于收购标的的核心人员也没有约束性条款,而且该公司供应商、下游客户特别集中。

此外,2019年也是汤臣倍健高管密集减持的一年这一切真的是巧合?据汤臣倍健2019年半年报显示,汤臣倍健高层纷纷减持,总计减持超760万股。

持股机构也如此,在2019年二季度末,汤臣倍健机构持股比例达31.64%,但到了三季度末,该数据仅为19.53%,机构投资者第三季度共抛售1.07亿股。

2019年以来,汤臣倍健副董事长梁水生、董事总经理林志成、董事汤晖、副总经理蔡良平、副总经理陈宏、监事蒋钢相继开始减持。2019年,汤臣倍健高管曾密集减持公司股份,公司高管和个人股东累计减持2.46亿元。

高层和机构投资者纷纷减持究竟是对年底业绩亏损早有预料,还是另有原因,着实耐人寻味。

 疑点重重,用脚投票

根据《每日财报》的统计,汤臣倍健2020年第一季度营收不佳,出现了“增利不增收”的局面。4月28日,汤臣倍健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,实现营业总收入14.95亿元,同比下降4.84%;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.35亿元,同比增长7.46%。

6月25日,汤臣倍健发布公告称,公司计划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,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6.08亿元,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珠海生产基地五期建设项目、珠海生产基地四期扩产升级项目、澳洲生产基地建设项目、营养与健康管理中心项目等。

让人意外的是,汤臣倍健的这次定增,其中相当部分资金仍是用于澳大利亚LSG项目的建设。

公开资料显示,该项目总投资额3.9亿,建设周期为48个月,项目内部收益率为20.35%,回收期预计为7.66年。

也就是说,尽管汤臣倍健去年因并表澳洲并购项目导致了公司亏损,公司并没有选择止损,而是募资近4亿继续加大澳洲的投入。这个拖累自己的海外项目,公司后面还要继续投入,且投资周期漫长、投资回收期也长,这个决定的确令市场不解。

汤臣倍健也给出了自己的理由:LSG 旗下主要品牌“Life-Space”包括约 20 多款益生菌产品,生产基地条件较为受限且为租赁方式取得,委托加工模式存在供应链周期较长、营运资本要求较高、质量检测的成本较高等问题。本项目实施后,公司将减少产品委外生产比例等。

果然这个理由牵强到不能让人信服。此消息一出就遭到了市场质疑,35.6亿元收购的海外资产一年内就出现巨额减值损失,当初的估值和风险评估是如何做出的,LSG是否与汤臣倍健之间存在隐形关系,巨额超高溢价收购怎么回避重大利益输送嫌隙?并购项目导致了公司亏损,公司为什么没有选择及时止损?

更为关键的是,二级市场上,投资者用脚进行了投票。

可以发现,国内有不少保健品企业总是容易“抱病而亡”和“无疾而终”。中国保健品企业数不胜数,汤臣倍健未来走向《每日财报》也将持续关注。